秋高气爽,在安徽铜陵市滨江体育公园里,热爱健身的群众坚持每天“打卡”,在运动中享受快乐。这座由长江废旧码头和船厂改造而成的公园,如今已建成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成为市民运动休闲的“网红打卡点”。
近年来,铜陵市积极完善提升体育设施,培育运动团体,打造健身载体,营造了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如今,体育健身已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日常习惯。
赛事引领打造健身大舞台
日前,市民吴丽来到市植物园内,经过一系列热身运动后,开始迈开双腿,融入跑步的人流。年,铜陵市举办了首届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原本并不爱好运动的吴丽,在朋友的鼓励下报名参加了女子半程组比赛。报名后她和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每天坚持练习跑步,比赛后,她也就爱上了这项运动。“比赛真正让我感受到了跑步的魅力。”吴丽说。
从不愿运动的“家里蹲”,到成为天天运动的健身达人,吴丽身上的变化是铜陵市多年来以体育赛事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以“铜都健身大舞台”为载体,年均举办百人以上的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和体育赛事余场次。每年举办的元旦健步走暨迎春长跑、全民健身大拜年等已成为安徽品牌赛事。此外,还成功举办了亚洲举重锦标赛、中美滑水明星对抗赛等一系列高规格赛事,有力提升了城市影响力。据统计,铜陵市各类场馆年共接待市民约40万人次,免费或低收费开展体育赛事及活动40场。
协会带动扩大健身覆盖面
在铜陵市义安区五松镇荷花塘社区广场上,总是能看到十几位老人身着统一服装,跳着优美的广场舞,引得过往市民驻足观看。领队胡美珍是一位健身爱好者,今年加入了市健身操舞秧歌协会。在她的带动下,社区已有13位居民加入进来。
在各类赛事活动、健身运动的催动下,铜陵市各类健身团体、协会逐渐兴起,成为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力量。市健身操舞秧歌协会会长季爱萍说:“我们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市民对健身广场舞、健身秧歌的兴趣,并指导他们科学健身。”
铜陵市不断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如今,全市各级、各类体育社团组织每年发展新会员不少于人;拥有市级单项体育协会34个、区(县)级单项体育协会60余个,总会员人数近人,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区级体育总会全覆盖。同时,不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组建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年均开展活动余场。成立铜陵市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强化“四进”掀起健身新热潮
家住铜陵市铜官区幸福社区的刘老太一家都十分热爱运动。每天早晨,她会到家附近的石城广场散散步,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她的老伴就在广场上打太极拳。今年高考结束的孙子会跑步到离家约一公里的北斗星城体育场,和同伴一起打篮球。
铜陵市扎实开展全民健身“四进”活动,深入全市机关、企业、学校、社区,推广普及全民健身项目。针对机关上班族,通过专题培训、集体活动、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让久坐的机关工作人员“动”起来。去年,通过举办全民健身项目推广普及培训班,设置广场舞、瑜伽等5个项目,来自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多名学员参加培训。在企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带领员工一起跳起健身操舞,举办职工篮球友谊赛,并开展科学锻炼培训活动,倡导企业员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工间活动“练”起来。推动武术、健身秧歌、腰鼓、健身操舞等活动走进全市各社区,积极开展健身指导,并多次集中组织开展武术和健身秧歌的现场教学活动。开展全民健身“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校园足球文化节、中小学生篮球赛等活动。
“目前,我市已建成条全民健身路径、23个全民健身广场、39个社区多功能运动球场、32个社区体育俱乐部。”铜陵市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谷越说,“年,我市将认真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暖民心行动’,利用城市的边边角角,加快建设‘口袋体育公园’等健身设施,科学规划打造‘15分钟健身圈’,把群众喜欢的健身设施‘送到’身边,将‘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牢固植入广大市民心中。”(转自9月6日《中国体育报》05版)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