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都误解了中国体育最要害的矛盾一位

GH

资深体育产业从业者

文化纵横(访谈整理)

在争议中拉开帷幕的东京奥运会,今天终于落下帷幕。此次奥运会在疫情面前彰显了人类的乐观与坚韧,但也显露出奥运与体育发展所面临的深刻挑战。本文受访者是深耕体育产业20余年的资深高管,对奥运会体系、现代体育发展与中国体育发展有着深刻洞察。他认为,奥运会受到运动项目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不足、国际体育组织发展的不确定性与奥运会组织成本高昂等巨大挑战。归根到底,奥运会之变,是世界政治经济变局的一个缩影。

当前,中国奥运成绩有了长足进步。面对西方国家对“举国体制”的质疑,他认为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尤其是清醒认识我们自己。就现代体育的发展经验而言,欧洲形成了以俱乐部为主导的社会体育发展模式,突出社会性和公共性;美国形成了以学校体育为支撑的职业体育发展模式,职业性与商业性更强。对中国来说,急功近利的商业化,恐怕不利于体育发展。我国体育发展最重要的矛盾,是随着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现代体育发展的需求端发展强劲,但是体育供给能力还存在滞后。这突出表现在为三个困境:竞技体育的结构失衡,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不足,体育发展的盲目市场化。因此,未来的体育改革应以增量改革为主,增强竞技体育对大众体育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本文为文化纵横新媒体“政策观察”特稿,原题为《我所看到的中国体育的结构性矛盾与困境——一位深耕体育20余年的资深从业者的思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供诸君思考。

我所看到的中国体育的结构性矛盾与困境

——一位深耕体育20余年的资深从业者的思考

▍本次疫情对奥运会的影响

《文化纵横》:本次疫情对奥运会的长期发展有何种影响?

GH:奥运会其实一直在面对挑战。

首先是,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增减。很多项目原本都是欧洲国家上层人士喜欢的项目,比如现代五项。某些项目在今天群众影响力其实很有限,主要靠奥运体系维持自身发展。而现在主流运动,除了足球、篮球、网球、田径、游泳这些还具有比较广泛的社会基础之外,年轻一代喜欢的运动项目,已经高度多元化了。比如各种极限运动,这些非奥运项目在最近二三十年中已经发展得非常精细化,比如滑翔伞、翼装飞行等,还有各种有动力运动比如牵引滑水,这些都不是奥运会项目,但是对年轻人有很大吸引力。这些自发性的非奥运会的群众运动项目,有着自己的社会基础。比如在浙江有一个办了十年的滑翔伞节,每年能有一万多人参加,全世界体育运动现在有近千种,入选东京奥运的只有33项,选择哪些新项目进入奥运会,是个挑战。

另外,某些职业化程度很高的单项运动国际组织或者职业体育联合会,并不希望奥运会比赛是最高水平、避免冲击其自办赛事,比如足球、高尔夫、网球等。如何协调与相关单项联合会或者职业体育组织之间的关系对于奥运会一直是个挑战,3对3篮球进入东京奥运是个很好的尝试,也许室内足球这样有群众基础的单项未来也可考虑。

第二,国际体育组织也面临时代挑战。类似于国际奥委会这样发源于欧洲的传统国际组织,也遇到时代挑战。很多年轻人喜欢的运动项目,自己组织协会、自己发展,也不追求被国际奥委会接纳,比如欧美的街舞爱好者能组织起超过万名观众的街舞比赛,他们自己组织、自己收费,完全能自我维持并发展,对于国际体育组织的主动接触不在意,觉得我们自己组织就很好。还有强调个性的欧美滑板圈,在国际奥委会表示愿意接纳这项运动进入奥运会的时候,某些运动员表示不参加,他们只想自娱自乐、代表自己。目前,国际奥委会已经意识到了拥抱年轻人、拥抱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除了更多新项目进入青年奥运会,滑板、冲浪、攀岩也已成为东京奥运和巴黎奥运的正式比赛项目。

传统的体育的玩法,与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诉求是有差异的。现代奥运会是一百多年前基于法国人当顾拜旦设计的理念诞生的,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参赛,与当时民族国家竞争的大背景相关。那是近代欧洲以民族国家为动员核心的时代,强调的是国与国之间的“文明竞争”。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他参与运动,就是玩,比如说玩滑板、玩雪板,他就想为自己获得快乐,展示自我。他们自发成立的体育组织,组织活动也是一个很随性、很放松的心态,不想受到太多拘束。因此,在体育方面,新老代际差异比较明显。年轻人可以选择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体育项目也越来越分散,因为年轻人成长的社会形态也是分散的

第三,成本挑战。奥运会对于很多国家有吸引力的,对于赞助商也很有吸引力。对于国际大都市来说,例如洛杉矶、巴黎这种大城市,借着奥运会的契机,争取获得更多资金支持用于都市更新和改造,奥运会的优势很明显。但举办奥运会的成本巨大,疫情又大幅减少了奥运会收入,这是奥运会目前面临的大挑战。这使得小国举办奥运会尤其是夏季奥运会的越来越难。而且奥运会比赛项目,如果未来增加,减少少,规模只会越来越大,这就更增加了主办奥运会的成本和难度。

总体而言,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奥运会,从19世纪末期的欧洲强国竞争时代到现在的全球化时代,其社会、政治、经济背景都发生了一些深刻变化,一直面临挑战,疫情增加了困难。未来关于奥运会的改革可能会加速。

▍中国的奥运会战略

《文化纵横》:西方如何看待中国在奥运会中取得的成绩?

GH:对于中国运动员和中国运动队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欧洲和美国在态度上存在一些差异。美国会有霸主地位被挑战的心态,这是正常的。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一直是交给美国的电视台,很多奥运项目的比赛时间美国人说了算。美国在奥运会奖牌总数上也一直位居前列。

而对于大多数的欧洲中小国家而言,他们在传统项目比如足球、网球、篮球、自行车、手球、水球、排球等项目上一直保持优势,所以他们有体育自信。同时认为奥运金牌榜主要是大国比如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某些欧美媒体对于中国奥运会的成绩会有一些主观猜测的负面报道,都是老生常谈,比如怀疑兴奋剂。

《文化纵横》:如何看待西方人批评的中国体育中所谓的“举国体制”问题?

GH: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某些欧美人对我们举国体制的不理解,需要做好沟通工作。被某些人不理解甚至批评是一回事,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清醒认识自己。中国体育“以奥运会为纲”,实际上也只是大约四十年的时间,即年洛杉矶奥运会以后。当时有几项考虑:第一,从国际关系上融入世界体育;第二,从国内来看看,是激发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第三,从现实条件上看,当时体育领域经费有限,将之集中起来,以奥运会为中心来调整体育领域资源投入也是迫不得已。

这种体育发展战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乒乓球、跳水、羽毛球、射击、举重、体操方面的优势地位已经确立,在田径、游泳、皮划艇等项目也是多点开花,奥运金牌榜长期位居前列,对民众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当然,也存在需要改善的空间:首先,体育项目投入和发展主要以奥运会项目为目标,影响对非奥项目的支持有限;第二,发展目标主要是竞技体育,以奥运会为纲,有明确计划和目标,但是对于群众体育这些无法明确化的体育方向则缺乏支持和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单纯用国家主导的体育协会机制来对接群众自发性运动项目,存在低效的问题,这与奥运会项目管理方面的高效形成对比;第三,一些有着一定群众基础的项目,比如足球和篮球,从国家主导的体育协会向市场主导的俱乐部模式的转型过于急切又缺乏基础,导致体制和市场的双重弱点集中爆发。近些年亚洲很多国家的足球水平提高很快。国际足联在布拉特时代提出的发展计划,帮助很多非足球强国如越南、泰国等发展草根足球,结果近年来东南亚的足球水平不断提高,中国足球更难了。

▍体育发展的不同模式

《文化纵横》:从职业体育和群众体育的角度出发,欧洲和美国都有着比较强的优势,这种优势的原因何在?

GH:欧洲的职业体育和美国的职业体育有很大差异,更受欧洲人欢迎的团队运动是:足球和橄榄球,球、篮球、水球等,个人运动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