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蓝天白云映衬下连绵的草原,极具民族特色的帐篷和建筑物点缀在画面中,这里却不是塞外,而是位于华中地区武汉市黄陂区的一处景区:木兰草原。年开园营业,年获得国家5A级景区荣誉称号,年8月上市新三板,景区成为湖北省第一家民营企业旅游公众公司。6月28日,“九城同心向未来”武汉都市圈网络媒体行活动来到这里,探索黄陂旅游的成功“秘诀”。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景区按照“区域唯一、全国特色”的产品规划理念,与现有景区差异化发展,实现旅游+农业+文化+体育+高端度假相融合。景区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近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40亿元(其中门票收入约10亿元),年景区接待游客量万人,全年营业收入达1.6亿元,年五一开园后三个季度共接待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达1.2亿元。年至今景区共接待近万游客,实现营业收入达1.5亿元。先后获得“武汉旅游标准化示范景区”、“中国最美休闲胜地”、“中国新闻摄影协会创作基地”、“中国风筝放飞基地”等称号,景区所在地张家榨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十五前,木兰草原所在的聂家岗村不仅土质贫瘠,而且干旱缺水,人均耕种面积不到一亩,种田只能靠天收,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恶水,过怕了穷日子的村民纷纷离家外出打工,人的小村子,只剩下36人留守,当地有个歌谣形容“下雨一团糟,干旱一把刀,山不高,无水源,植被少,环境全靠人打造。”十年后,草原景区迎来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年“五一”期间,游客人数呈现井喷现象,单日游客高达3万人次;年,业绩仍以38%的增幅高速增长,草原收入突破万,年接待游客万余人;“5.19”中国旅游日,游客人数高达4.7万,更是创造了黄陂旅游的奇迹。
景区着力探索“木兰文化”:相传多年前,木兰将军十年征战凯旋归来,一千多名来自草原的将士不愿离开她,为了那份生死与共的战友情,木兰将军在此开辟了万亩草原,作为他们生息享乐的空间。根据传说,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大量融入草原文化,投资建设了骑马、射箭、滑草、滑水、篝火晚会等草原特色游乐项目。年,在深度挖掘木兰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投资开发了华中首个以花木兰人物为背景的大型实景演出《花木兰·云中战歌》项目,累计观演群众近60万人次,该项目被国家文化部纳入年文化精品手册。文旅深度融合在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大大扩大了景区的知名度。
同时景区积极推进旅游+体育,倾心打造“夜游草原”。年开始,景区连续6年承办由国家体育总局举办“中国·武汉木兰草原风筝邀请赛”,举办“木兰草原风筝节”为游客精心奉献风筝竞技视觉盛宴,风筝节期间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5万人次。年开始,景区结合武汉夏季特点持续6年推出夜游草原项目,打破夏季“旅游淡季”的经营困境,满足游客“无夜游,不休闲”的新体验需求,加强服务与配套设施,提高夜游的体验感与舒适度,逐步形成景区夜游的特色,晚上帐篷露营、篝火晚会、泼水节、网红小火车、军寨帐篷主题酒店、大型梦幻音乐烟花秀等产品成为草原夜游特色产品。已形成品牌效应、网红效应,吸引大量消费者来“打卡”体验,景区每日帐篷露营数为2千至3千顶,周末高峰期可达4千至5千顶,每年7月、8月两个月平均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景区也从单一的白天游转型成为白天、夜间都能游玩的景区。成为湖北省夜游景区中的标杆。
记者了解到,景区所在的黄陂区版图面积平方公里,是武汉市面积最大的区,占武汉市面积的1/4,常住人口万,占武汉市的1/8。区内布局中部最大的天河国际门户机场、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及铁路货运站,同时毗邻全国最大的内河港(阳逻港),是同时布局三大国家级交通枢纽的城区。黄陂是木兰故里,是北宋程朱理学创始人程颐、程颢的故乡,也是第一台乡、第二侨乡。
近年来,黄陂区发挥大都市近郊、大交通枢纽、大山水生态以及深厚文化底蕴四大优势,把全域旅游作为区域发展支柱产业、城乡建设重要引擎、乡村振兴核心支撑,优化整体规划布局和营销策略、积极推进景城一体化建设,将黄陂全域建设成为完整旅游目的地,形成全域生态、全域景观、全域旅游,景城融合、村景融合、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共培育出23个木兰系列景区,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4个,4A级景区7个,3A级景区7个,A级景区列全国县市区第1。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张家榨、胜天、双泉、杜堂);省级旅游名镇1个(木兰乡)、省级旅游名村2个(双泉、杜堂);市级以上旅游扶贫示范村50个、星级农家乐家。
年,黄陂区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年9月,被评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年被评为“全国全域旅游最优区”。年成功创建“荆楚文旅名县”,正在争创木兰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年,全区共接待游客.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9亿元。
三年来,黄陂区累计投入亿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全面推进旅游交通便利化、旅游建设标准化、旅游设施景观化、旅游服务人性化。
建成公里旅游环线、10条旅游公交线路、20个旅游驿站。实现景区与武汉主城及机场、高铁站1小时联接,景区环线2小时串联,相邻景区15分钟联接。实现景区旅游专线车,旅游环线、公交直通车全覆盖、公交车行政村全覆盖,成为湖北省等级公路最密集的区县市,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投资1.5亿元,建成全域旅游集散中心、15处旅游驿站、旅游标识标牌0多块。21个重点景区全部配建游客服务中心,建成生态停车场50多个、停车位3万多个。累计投资多万元,推进交通标识导引、承载量管控、大屏信息发布、旅游大数据分析平台、落地短信宣传平台五大“智慧旅游工程”建设。启动建设智慧旅游四期“一部手机游黄陂”项目。
先后投资亿余元,实现“五个全覆盖”,即农村户厕、城乡公厕无害化改造全覆盖,城镇、乡村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山体灭荒复绿全覆盖,军运会保障道路、铁路沿线、空港第五立面绿化、美化、亮化全覆盖。加快交通主干道路、旅游环线道路景观提升,打造全域旅游景观道路、美丽乡村连绵带、乡村振兴示范路,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个,年申报建设省市级美丽乡村87个,重点打造“一主两翼”美丽乡村示范带,完成木兰大道美丽乡村示范带二期建设,将木兰大道向北延伸13.3公里、向南延伸25公里。新增祁泡线30公里、火塔线28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带。
扬子晚报网/紫牛新闻记者刘浏
校对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