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授重新定义富人阶层有志阶级澎湃新

一个路易威登的手袋差不多元,一个最新款的苹果手机不到元,一瓶奢侈品牌的香水多元,一支大牌口红不到元。

元无法让一个人跻身上流阶层,却能让一个人和上流社会用到同样品牌的东西。这似乎是一个奢侈品的门槛越来越低的时代。

但是,一个中高端健身房的私教课可能需要元一节,年卡至少0元起步;买一架钢琴至少几万元,每年请钢琴老师的钱也得上万;一所一流的国际高中一年的学费在十万元左右,三年下来的学费就要几十万。更何况,这些投资都是需要经年累月地持续投资。跟这些数字比起来,买一个LV包花掉的钱似乎也不算什么。

所以,真的是奢侈品变得大众化了吗?或者,其实“奢侈品”需要被重新定义。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伊丽莎白·科瑞德-霍尔基特(ElizabethCurrid-Halkett)在她的新作《昂贵的小幸福:关于有志阶级的理论》(

TheSumofSmallThings:ATheoryoftheAspirationalClass

)中就分析了美国当代社会富人阶级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变化:相比于中产阶级把大量的钱花在购买传统的奢侈品上,现代的高收入群体更愿意把钱花在教育、医疗、食品等看不见的方方面面。

《昂贵的小幸福:关于有志阶级的理论》

告别炫耀性消费

“整个夏天的夜晚都有音乐声从我邻居家传过来。”在出版于年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菲茨杰拉德这样描述着盖茨比家晚宴的奢华,“下午涨潮的时候,我看着他的客人从他的木筏跳台上跳水,或是躺在他私人海滩的热沙上晒太阳,同时他的两艘小汽艇破浪前进,拖着滑水板驶过翻腾的浪花。每逢周末,他的罗尔斯-罗伊斯轿车就成了公共汽车,从早晨九点到深更半夜往来城里接送客人。”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家晚宴的场景

这是美国“咆哮的二十年代”中富人们的样子。这种对于觥筹交错的上流社会的刻画时至今日仍然塑造着我们对于财富的想象。金钱一词和豪宅、晚宴、丝绸、烛光、红酒之间存在着一种暧昧的联系,而今天,这些传统的象征财富的符号则现代化为了高档腕表、名牌包、高定时装、最新的数码产品、七星酒店和米其林餐厅。

消费不只是一种购物选择,它反映着“品味”,彰显着我们的身份,塑造着我们是谁。盖茨比的游艇豪车,成群结队的仆人,和一叠叠昂贵的高档衬衫,都是他奢侈生活的冰山一角。这样的消费选择不仅是为了让他的生活质量变得更高(丝绸的衬衫并不一定比纯棉舒适),更重要的是告诉所有人“我很有钱”。奢侈和铺张是富有的证词。

这种富人阶级的消费习惯被19世纪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索尔斯坦·凡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概括为“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Consumption):“想赢得及维持人们的尊重,光靠拥有财富或权力是不够的。财富或权力必须提出证据,因为唯有取得证据才享有尊荣。”凡布伦在著作中分析了工业革命下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财富积累和随之而来的消费与浪费,提出了一个用来描述富人阶层的概念“有闲阶级”(theLeisureClass)。这些“有闲阶级”掌握大笔财富,远离劳动,用大量奢侈而无用的物品虚荣地点缀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

《有闲阶级论》

手工打制的银勺性能未必好于机器生产的银勺,但是价格却是后者的十倍,并且广受富人们欢迎。这就是因为昂贵的手工银勺具有符号价值,象征着生活品质和社会声望。在过去,上流社会在有电灯的情况下选择蜡烛,在门厅里的玻璃柜中展示着各种药物(暗示着自己请得起医生),在喝茶的时候先倒茶再加奶而非先加奶再加茶(因为平民负担不起优质茶具,如果先加热茶,杯子就会裂开,所以只能先加奶)。诸如此类的行为在阶级之间划出了一条物质界限。

在《有闲阶级论》的两个世纪之后,“炫耀性消费”仍然存在,但是社会的高速发展将曾经的有闲阶级变成了一个英才教育下通过文化和知识、而不完全是通过财富定义自我的新精英阶层,即科瑞德-霍尔基特所定义的“有志阶级”(theAspirationalClass),同时也催生了新的隐形低调地展示自己社会地位的方式。

从有闲阶级到有志阶级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不是“炫耀性消费”存在的原因,但它们却是“炫耀性消费”主流化、平民化的原因。

一方面,富人们生活方式在大众媒体上的曝光度越来越高,比如帕丽斯·希尔顿在英国真人秀节目上展示自己的豪宅,还有BBC拍摄的《亿万富翁的饕餮盛宴》(FeedingtheSuperRich),让有钱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可见,也给中产阶级注入了对奢侈的羡慕和渴望。

《亿万富翁的饕餮盛宴》剧照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让曾经昂贵的东西,比如私家汽车、电视和空调等等越来越廉价,互联网购物更是让在大城市的专卖店才能买到的名牌随处可及,季末的时候人们能以很低的价格买到旧款,还能在促销季半价拿下一件可能原价两万美元的手包(更别说网上那些物美价廉以假乱真的高仿)。面对这种趋势,上流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不再是针对某类物品,而是向同类物品中的高定版和限量版转移。

与此同时,上流社会本身的性质也在变化。当今,富人阶级的主流不再依靠贵族头衔和家产继承,而是那些拥有自己事业的社会精英。这些社会精英不再“有闲”。“比你有钱的人比你还努力”,可能真的是当代的成功学鸡汤:根据胡润研究员走访了名千万富翁的报告,发现他们平均每天只睡6.6小时,三成亿万富翁每天睡不够六小时。

除了更加努力之外,工业社会向依靠科技、创新的知识社会的转变也使得文化变成了向上阶级流动的重要资本。科瑞德-霍尔基特总结了美国社会中新的社会精英的共同点:受过高等教育,平日阅读文化评论(比如《纽约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