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学峰郭川精神与实体同样重要消费不如理解

[摘要]郭川精神上的可贵之处:在追求自由的时候不忘担当责任,却又绝不为了担当责任而放弃自由。

文/房学峰(资深电视人,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首席策划)

两天来,我一次次噙住泪水,让自己面对那个越来越可怕的事实。

几年前,在康定一个叫“四叶草”的咖啡厅里,我和郭川曾经连续聊过十五天或者二十天。和卫东相比,我一定算不上郭川最好的朋友,但也一定是最渴望理解郭川的人。

这种理解、或者说理解的尝试,是从“自由”这两个字开始的:众所周知,郭川在投身滑雪、滑水和滑翔运动之际,是一家高科技国企的高管,他当时所放弃的一切,都是今天的很多人愿意用一切来换取的。

郭川诠释“自由的责任”

怀着自由放飞的心情,郭川在雪山上、江河中、天空下享受着滑行的自由和运动的乐趣,在这个时候,抛却一切得到的“自由”,确实是他最珍视的,直到他听说有条注册为“中国一号”的大帆船。

就“大”而言,那是一条远远无法和现在这艘“青岛号”超级三体船相提并论的船,他最初登上它的时候,仍然怀着滑雪滑水以及滑翔时的情怀:新鲜的、刺激的、娱乐的,特别是自由的。

自由不是他一个人的追求,而是很多人的追求,哪怕它只存在于蝼蚁般生存的想象之中、哪怕它只存在于忙碌着奔波的繁复之外。但重要的,是在追求自由的同时担当责任——自由与责任,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是一个类似生存与死亡、现在和未来那样的命题。

郭川就是这样地,忽然从对自由的追逐中发现了责任——

首先是对青岛的责任。他生活的那座城市要打造“奥帆之都”,那里有中国航海运动的“黄埔军校”,却很难找到一个能驾驶大帆船的人,而在帆船运动的家族中,奥林匹克级别的近岸帆船,准确地说,是通向圣殿的门槛和阶梯、而并非圣殿本身。于是他意识到:需要有一个中国人,怀着宗教式的热情,去开启这一朝圣之旅。

然后是对国家的责任。虽然是一个纯粹的理工男,但接触航海之后,郭川却越来越像是一个人文学者,他跟我讲述过很多对于历史事件的新认识和再思考,他之所以没有选择参加旺代或者巴塞罗那环球赛那样最顶尖的职业体育赛事,是为了开拓“北极航线”,那是一条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国际关系价值的航线。

最后是对海洋的责任。这种责任和体育息息相关,因为就像郭川所说:就起源而言,所有其他的体育项目都是被世界发现的,唯独的例外是帆船,它是被用来发现世界的。所以,虽然郭川并不认同“中国发现世界”的猜想,却有以航海的方式让中国重新发现世界、同时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抱负。

郭川在自由与责任之间的这种抱负,我形容其为“一个人的中国梦”。

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发展诉求,使得地方政府相当地赞赏和认同他的抱负,他因此而成为城市的骄傲与象征,在体制内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支持与提携。他是一个随时愿意为了青岛站出来赴洋蹈海的人,所以才一次次地拒绝商业诱惑,把自己驾驶的船命名为“青岛号”。

但在另一方面,他的航行计划又经常显得过于前卫和激进,有时候会超越地方政府在此时此刻的诉求。于是在郭川与青岛之间分别会出现两种情形:如果一件事是青岛更想做的,郭川会去全力以赴,哪怕在他内心深处并不认为它是职业航海的最佳选择;如果一件事是郭川更想做的,青岛会尽量给予支持,哪怕它并不理解这样做的职业含义。

这其实是郭川精神上的可贵之处:在追求自由的时候不忘担当责任,却又绝不为了担当责任而放弃自由。

也是在自由与责任之间,郭川必须谨慎地处理自己与体育主管部门的关系,这种关系比他和青岛的关系更显得微妙和“复杂”:起初,后者非常嘉许他的行为并且给予了充分支持;奥运会金牌压倒一切的时候,他又看起来像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异类、甚至像是一粒最好能从眼里揉掉的沙子;当大帆船文化在中国风起云涌、成为大众体育的新时尚尤其是体育产业的新宠儿之时,他从后者得到的支持与肯定变得勉强起来、抽象起来、模糊起来,其中的道理其实也通俗易懂——就“体制”的立场而言,哪怕郭川是真的英雄、最好也是一位被“体制”领导下的英雄。

郭川不愿意被“体制”领导,相当程度上是职业的原因:他需要在法国进行训练和学习,以获得职业技能和专业学识的不断升级,这其实超越了“体制”具有的能力。

他逐渐找到了一个国际化的专业团队,这个团队的领袖是媒体出身的刘玲玲,为了郭川的帆船,她逐渐放弃了对于奥运会的热情和淡化了对于足球的热情。

团队为郭川的每次航行进行了科学的设计,使每次挑战都至少在理论上胜利在望、都把危险降到最低和把预案做到最足。举个眼前的例子:美军派出搜救郭川的舰艇是马金岛号两栖攻击舰,它是美国海军最重要的舰艇之一,吨位和我们的“辽宁号”航母差不多。

当然,在茫茫大海上,危险始终是存在着的,所以郭川和他的团队最不喜欢听人问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有多大的成功把握?

在大洋深处独自驾驭,出现事故的概率即使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但每次事故都是致命的。

郭川诠释“浪漫的执着”

郭川是一个不愿意让自己的家人在公众面前曝光的人,但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稍微违背一点他的初衷,谈几句他的家人——关于一种浪漫的执着。

他和肖莉的结合,我认为是一个极其动人的爱情故事,只有在不一般的男人和不一般的女人之间,才会发生那样的故事。

他们的儿子之所以叫郭伦布,当然是因为郭川+哥伦布的缘故,这既是一个浪漫故事的结果、更是执着于浪漫的结果。

坦白地说,起初我不太理解郭川对肖莉的依恋,但等我太太逐渐跟肖莉学会了几道菜以后,我才渐渐理解了肖莉对郭川的意义:有这样的女人持家,男人就可以放手和放胆做自己想做的事;有这样的女人当家,每一次回家的感觉就是温馨的和富足的;有这样的女人在家,男人既会变得更勇敢、也会变得更体贴……

关于郭川的航行,我和肖莉曾经聊过的一些内容,或许肖莉并没有和郭川交流过,我从中得出的感觉是:她的心宽大广袤,似乎让郭川同时航行在两个大洋上——一个是现实的海洋、一个是心灵的海洋。

不是每一个女人的心灵都能像海一样宽阔的。

不是每一个爱情故事和亲情故事都很浪漫、并且能执着地浪漫下去、而不被平庸磨灭的。

在所有浪漫故事、同时也是自由和责任故事的进程中,忽然出现了郭川失联这样的悲剧,又一次印证了“天妒其才”的说法绝非妄语。

什么是“郭川精神”?

在很多很多想说的话里,有一句话是必须说的——郭川精神!

这是一种不断学习、不断谋求超越的进取精神。

郭川上过很多课,学过很多技能,比如说他是北大最早一期MBA学员等等。他的同学大体能分成三拨:学界精英、商界精英、极限运动精英。但每次学习的目的对他来说都不是功利的,而就是为了占有学识本身。他最终选择航海,其实是有必然性的,因为其中涉及到太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同时具有体能、技能、智能意义,这是理工科背景的人尤其愿意接受的一种挑战,这种知识层面、理性层面的挑战,并非艺术的一往情深和感性的一见钟情。

这是一种敢为人先、引领潮流的创造精神。

如前所述,出于对自由的热爱和对责任的担当,郭川成为了中国航海第一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成为中国的职业极限航海第一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追求技术上的超越,直到拥有了现在这条超级三体船——它的数量大约相当于世界上现役航空母舰的五分之一。他所做的和追求的这些事情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因为足球明星和奥运会冠军的数量其实很多,但完成过环球航行的水手和船长则很少。也许还要再过一些年,人们才会更好地理解他勇敢和创造的意义。

这是一种重义轻利、甚至舍生取义的奋斗精神。

就远洋航海而言,很多人还不能区分休闲航海和极限航海(纪录航海)之间的差距,打个比方说:你可以随时成为“玛丽皇后二号”邮轮的乘客,却很难买到一张“里根号”航母的船票。因此,在中国大帆船运动兴起的这十几年来,鱼目混珠的事情其实发生过不少,很多人的航海故事虽然也堪称伟大和传奇,其实是不能和郭川的故事等量齐观的。对于这些,郭川是越来越不计较,而是坚定不移地走着自己的路。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他每次重要的航行,本质上都是负债航行,其间虽然获得过政府的经费支持和例如某位姓焦朋友的慷慨解囊,但没有一次是盈利的——这能直接地证明郭川所做的事情很超前,也能间接地证明中国体育产业的如火如荼里包含着肤浅和浮躁。

这是一种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国家利益的责任融为一体的荣誉精神。

作为地质队员的后代,郭川身上流淌着实践派中国知识分子的血液,他出身年代的电影《年轻的一代》浓缩着一种理想:将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国家利益的责任融为一体。这种印记贯穿于郭川生活的全部,是一种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东西并不吻合的荣誉感——它把对精神和理想的追求置于对物质和现实的追求之上,它高傲地面对官场商场以及情场,它以充分开放和自由的视野看世界,而绝不固步自封和作茧自缚。

……还可以从很多角度对郭川的精神世界进行解读,尤其在我们找到他以后。

找到郭川精神与郭川实体同样重要

找到精神的郭川,和找到实体的郭川至少同样重要——

我们是如此宁愿要苟且的生,而害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我们是如此地擅长机会主义的选择、总想着把握从股市到房事的所有机会,而不去做那些认定方向、一往直前的事情。

我们谈论体育运动的时候,是如此地看重其中的名利,而忽略其健康和超越的本义。

我们谈论郭川的时候,似乎只有在他生命的临界点上,才受到感动和触动……

所以,理解郭川其实比景仰他重要,像郭川那样去生活、其实比消费郭川的生活重要。

写到这里我已经情不自禁,因为想起那个必须面对的现实:实体的郭川或许已经融化在大海里,和所有伟大的航海家一起升入天堂,虽然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线希望,但毕竟那里不是中国海而是太平洋。

但精神的郭川永生,因为那种精神正是我们最需要的时代精神,理解和分享他的伟大,是我们让自己变得不再平庸的方式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