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盒尺头顶茶杯教练守门,冠军运动员

8月8日东京奥运会已到尾声,中国奥运代表团成绩喜人,他们不仅在传统项目上保住了优势,更在多个“弱项”中进步显著。

闭幕式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为田径运动员苏炳添,他本人也表示能够担任旗手是田径人的骄傲。

“苏神”,你也是中国奥运健儿的骄傲!

虽然苏炳添无缘奖牌榜,但他能杀入奥运会百米决赛的赛场,已经是黄种人的荣耀。

男子4*米接力决赛,他与队友再创佳绩,不仅追平了中国队在奥运会该项目中的最佳成绩,同时也打破了全国纪录!

成绩的背后必定是艰辛的付出。

每位奥运健儿都历经了千百次的锤炼方能站上这个神圣的赛场,成绩突出的选手更有训练的高招,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他们能屡创佳绩的小秘密吧。

苏炳添不离小盒尺、张雨霏头顶小茶杯

东京奥运会男子4*米接力赛的四位选手,从到了奥运村后便顶着烈日坚持训练。

四人在教练带领下赤膊上阵,阳光太强,一度照得“苏神”睁不开眼。

为了保证4*米接力呈现最好的状态,他们每天都在重复、强化交接棒训练,保持选手间的默契度。

相较于在烈日下的速度训练,这项在树荫下进行的练习算是比较“享受”了,当然尽管凉快了很多,但依然不轻松,毕竟是承接整场比赛的关键一环,每次练习都不能松懈。

也正是因为队员们对每个细节的精准把控,才有了4*米接力赛的好成绩。

苏炳添的身上也体现了国家田径队重视细节的传统,这点从他百米决赛时的“秘密武器”就能看出端倪。

苏神手里拿的是一个小盒尺,每次重大比赛时,他都要带着这个法宝。

有了这小盒尺,苏神可以精准地测量出起跑器与起点间的距离,判断间距是否符合自己的起跑要求。

测量之后,苏神将起跑器的位置调整到最佳,反复测试了几次稳定性之后,他示意裁判要把小盒尺拿出赛道。

工作人员接过苏神的“秘密武器”时,他还不忘向其点头致谢,真是有礼貌的“飞人”。

俗话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个小盒尺真可谓助力苏神变成“亚洲飞人”的“大功臣”。

苏炳添还有一个妙招——那就是每次训练结束后,他会在冰水里泡泡,放松一下肌肉的紧张感,缓解疲劳。

当然,这种冰浴体感上并不舒服,可为了保持身体状态,苏炳添每次都会认真完成。

难怪苏神近年的竞技水平一直保持得很好,训练和比赛的细节都做得这么到位,怎能不出好成绩呢。

如果说苏神的“秘密武器”是精确,那么张雨霏的秘密武器就可以用“稳定”来形容了。

张雨霏6天的赛程竟然拿了4块奖牌,无愧于“中国蝶泳女王”的称号。

良好的心态是她能一举拿下多枚奖牌的必要因素。

恐怕鲜少有人知道,张雨霏在4*米接力赛的前一小时,才被临时拉上了赛场!

赛前一小时,教练告诉她不仅有米蝶泳的决赛,还要在决赛后迅速参加4*米的接力赛。

她戏称自己就这样被“拽”上了奥运会接力比赛的现场。

但这些临时的状况,都不能阻碍张雨霏再夺金牌!

超强的心理素质是她制胜的法宝之一,她还有另外一样杀伤力巨大的“武器”——稳定的技术动作。

进入泳池后,她能做到四肢快速滑水,可头部却能按技术要求做到纹丝不动。

训练时张雨霏将装满茶水的茶杯绑在头部,借助呼吸管将一杯茶水稳稳地带出50米。

有意思的是,游完后她说了句“渴了”,就爽快地把茶水一口气喝完了。

恐怕这才是“端水大师”吧,用头端水还能做到滴水不漏,太牛、太稳了!

张雨霏的四块奥运奖牌,估计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管晨辰用“魔咒”、刘洋变身“咖啡师”

拿下女子平衡木冠军的小将管晨辰,也有夺冠秘籍。

她把秘籍写在了贴膝盖的胶布上——“加油中国”,四个字虽然简短,但却是最有力的祝福字眼!

恐怕这个小秘籍比较容易被“复制”,因为几乎所有运动员都有伤病,胶布恐怕人人都贴。

最重要的是,“加油中国”这句魔咒极为有效,相信不久这个“秘籍”就会成为中国代表团的风靡之物。

另外一位体操队队员,拿下男子吊环冠军的刘洋也是有“夺冠宝典”的。

他爱喝咖啡,号称体操队的“金牌咖啡师”,每次训练前,他都要变身“咖啡大师”。

称重、磨豆、掌控水温,繁琐的步骤一样不能少。

他会耐心地给自己冲一杯醇香浓郁的咖啡,细细品完再开启一天的训练。

刘洋调侃称,虽然喝咖啡不会直接提高成绩,但有助于加速新陈代谢,保证充足的精神状态。

看来,咖啡就是刘洋夺冠的宝典了。

最后,我们再看看新科百米飞人雅各布斯的夺冠高科技。

他在百米赛场上创造了新的欧洲纪录,是奥运会年历史中,第一个获得百米跑冠军的意大利人。

但在3个月前,他的最好成绩还在10秒开外,短短的三个月他是如何跑到9秒8的?

估计就是这个防风的高科技帮助了他。

他训练时,有一辆拖着“防风舱”的车跑在他前面开路,这样他就能不受风的阻力,跑得更快,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最快速度。

借助于这个高科技,雅各布斯信心倍增,最终在奥运赛场上刷新了欧洲纪录。

刘国梁碎步量场地,汪顺教练当“守门员”

运动员训练都这么有技巧,作为教练就更有高招。

赛前,刘国梁进入乒乓球场地,就不停地走起了小碎步,他表情严肃若有所思,脚下的步伐却一步紧挨着一步,稳健规律。

现场记者询问他为何在赛场上反复踱步?

刘国梁说:“听队员们反映场地小了些,原来世界大赛的球场是7*14(米),现在是6*11(米),所以有点担心运动员的跑动。”

相信刘教练是考虑了现场的特殊情况,并给国乒队员出了应对场地变小的“秘籍”,所以才能力保乒乓球队拿下4金3银的优异成绩。

奥运会就是这样,运动员拼尽全力,教练们也要绞尽脑汁思考妙招。

国家游泳队教练朱志根对待汪顺,也是费尽了“心机”。

为了让汪顺能休息好,保持充足的体力进入第二天的决赛,朱教练甘当汪顺的“守门人”。

其他队员因赛程、训练的安排,回来得很晚,经过汪顺房门前,朱教练就提醒他们“轻点、轻点。”

教练这样做就是为了不吵到汪顺睡觉。

他的心思堪比老母亲了,这枚米混合泳的金牌必须有朱志根一半的功劳。

结语

训练是艰苦的,四年的征战只为这短短的几分钟、几秒钟。

可背后付出的艰辛,恐怕只有这些教练和运动员们自己最清楚!

为每一位创造出更快、更高、更好成绩的运动员喝彩!

为每一位突破自我、挑战极限的奥运健儿加油!

同样也向那些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教练们致敬!

奥运会结束了,但他们留下来的拼搏奋斗的奥运精神永存。

#苏炳添#、#汪顺#

作者:任意门

责编:SevenDreams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