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人手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拍的抖音快手类短视频,基于索尼A7II、GoPro级别的相机,手持云台,无人机和专业剪辑设备生产出来的Vlog更像是PGC的产物,画面的质感和具有艺术气息的表达风格让Vlog迅速从泛滥的短视频内容里脱颖而出,占领了短视频领域的审美高地。
记录做饭也可以是一场创作?
Vlog全称Videoblog,视频博客,即blog的视频版,通过视频的方式记录日常生活。通常一个Vlog的长度在1-10分钟之间,内容多为碎片化的日常记录,没有刻意的故事设计,强调去表演化、真实日常和鲜明的个性,在内容的打磨上会更注重画面的协调性、拍摄的审美格调以及高水平的剪辑技巧。
博主
大概是井越是国内较早引入Vlog的高人气Vlogger之一,以井越的Vlog《终于在家做饭了》为例,这部万次观看、1.7万点赞的五分钟Vlog主要记录了井越和高人气女友小八一次在家做饭的过程——从两人在超市选购食材,吐槽物品包装设计,到在家做饭、吃饭的点滴细节。两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年轻人做饭的过程有一点笨拙又有点温馨,记录的风格很随性、幽默、真实,引发网友对“美好生活”的共鸣。Vlog这种以第一人称视角为主线,个人风格浓重的生活记录方式能够让用户在观看的同时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和创作者产生情绪共鸣,体验和博主之间微妙的陪伴感,这种互动更加深层次,也更富有粘性。
年,Youtube上出现了第一条Vlog。近年来越来越多全球的年轻人选择用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Vlog记录生活日常,经由5年的发展,Vlog已经从年Youtube每天余条的上传涨至年的每小时0余条,如今在Youtube上甚至可以检索出一亿条和Vlog相关的结果。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CaseyNeistat,作为早期的职业vlogger,Casey曾经在YouTube上连续多天坚持日更Vlog,纽约街道上滑雪、穿着西装滑水、无人机扮圣诞老人飞行、电动滑板改装阿拉丁飞毯等创意vlog内容让众人耳目一新。由于其有鲜明的个性、特别会玩以及对高质感画面的追求,Casey在YouTube上获得了千万量级粉丝的拥趸和十几亿的播放量,并被玩家称为Vlog之父。在国内,井越、冬瓜等先锋Vlogger都是从模仿Casey的拍摄开始的。
短视频的下半场,Vlog蠢蠢欲动
在当前国内,Vlog虽然还处在活跃于小众群体的成长期,但也已经催生了一批高人气Vlogger,像井越、冬瓜、cbvivi、飞猪、你好竹子,都有百万微博粉丝,涨粉的速度也都非常快。比如从年5月开始拍Vlog到如今一年多,井越的微博粉丝量就从六万增加到了一百万。
视频平台也嗅到了新的机会,通过设计辅助制作Vlog的产品功能和建设Vlog爱好者社区,把自己的触角伸向了Vlog领域。Vue和一闪都有vlog制作功能,用户可以直接用这两个APP进行Vlog素材的剪辑、加配乐加滤镜等操作。
为了沉淀更多的Vlog创作者,拿下主流Vlog社区的高地。各大视频平台先后发力,一闪在年春节发起了“一分钟”创作挑战,邀请用户拍摄一个60秒的Vlog来讲述自己的春节故事。小影在年一开始便提出了自己的三年计划——V光计划,计划用年一整年的时间孵化一部分vlogger,并且使20%的头部创作者获得合作红利。
微博Vlog官方也在9月18日发出vlog正式召集令,过往30天里,发布过4条以上Vlog,就有资格申请成为微博认证的Vlogger,享受微博的扶持。微博Vlog官方运营也不断和各种流量明星、大V合作拍Vlog,扩大vlog的影响力。
另有消息称,腾讯旗下另一款有战略意义的短视频“Yoo视频”也在接触Vlog机构和头部作者。
与此同时,品牌方也敏锐地察觉到Vlog潜在的影响力,OPPO手机、携程旅游、戴森卷发棒等品牌都尝试和vlogger合作,通过赞助或品牌植入的方式在vlog里打广告。比如井越就给OPPOR17Pro拍过“发现夜的美”vlog,在携程旅游的赞助下拍摄了“京都大阪的日与夜“vlog,反响都很好。
Vlog的对手不是抖音,而是自己
正因为Vlog在国内快速崛起的影响力和商业潜力,Vlog被一些人认为会继抖音快手之后成为短视频的下一个风口。然而一些头部Vlogger并不看好Vlog的普世性,比如冬瓜认为Vlog“会火,但不会成为风口”,cbvivi认为Vlog“不适合内容创业。
我个人也认为Vlog不太可能成为短视频的流量解药,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Vlog创作门槛很高,决定了它只能停留于相对小众的圈子。一闪的的slogan是“成为创作者”,但用户从浏览者转变到创作者,其中最大的鸿沟就是视频的创作难度。首先说设备,vlog的高清质感和镜头语言的流畅性对拍摄设备要求很高,主流的vlog拍摄设备至少得保证有索尼A7II、GoPro级别的相机和配备的稳定器,另外还得考虑无人机等升级装备,这对于绝大多数拍抖音快手的用户来说已经相当遥不可及了。
另外Vlog对拍摄的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和一镜到底的抖音快手短视频相比,vlog创作者对镜头语言、时长、配乐、剪辑节奏都得有很专业的把握,而且得耗很大的精力。井越在被采访时透露自己每期素材会有60G-70G,从中剪辑出5分钟的Vlog需要花6到10个小时,而且会在电脑剪辑软件中完成。除非是全职vlogger或是重度爱好者,一般的用户不太可能有这个时间精力和创作水平。
第二,人格化的vlog更像是一种艺术形态,很难被工业化生产。即和任何一种非流水线式的艺术表达形式类似,比如相声、脱口秀,Vlog创作者的人格魅力和天赋都不是一般人所能具有的。Vlog虽然看上去是很流水账式的记录,但镜头语言的调度、人物的鲜明个性和自我表达都是非常独特的。这种独特性可以从当前头部vlogger的背景看出来:
Casey是一个真正的flimmaker,有背景的职业制作人,在做vlog之前就已经通过做过很多病毒视频成名。cbvivi是编辑、产品经理,在《外滩画报》做过编辑和新媒体总监,写过一个叫「看,那个人在飞!」的博客。井越是中山大学的哲学系博士生、《恶毒梁欢秀》第二季编剧,以及最早的人人网网红,他在荷兰读研究生时写的《在阿姆斯特丹吃蘑菇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一度流传甚广。飞猪在校时创办的博客“反波”在当时被梁文道称作“中国目前最好的博客”,目前飞猪是一闪的CEO。
作为一种自我表达的内容形式,vlogger身上的个人魅力是让用户来看Vlog的主要助推力,vlog里的有趣灵魂在现实里真的也是天才又有趣的少数人,像井越这样的斯文败类型男、个人风格鲜明、有学识有视频制作能力、还有个好看模特女朋友的Vlogger寥寥无几,这就直接导致了优质的能火的vlog数量非常有限。
第三,国内缺乏Vlog创作的文化土壤。Vlog的核心在于分享生活,并通过分享生活传达个人意识和态度,而国人传统上并没有这种爱分享的潜意识。而且中国市场并没有经历过DV一代,缺乏家庭录像的文化,中国的用户并没有拍摄视频来记录生活的习惯。
这几年短视频的火热让越来越多人愿意在镜头面前表现自己,但是其中更加突出的是颜值、表演、吸睛的成分,是如何从一堆内容中脱颖而出,比如抖音上的各种炫技、秀颜值秀身材、搞笑,可以说是打造了一个加了滤镜的世界,这些和vlog强调的自然、真实的叙述并不不是一种类型的。
Vlog的流行很大程度在于它的真实性,在越来越多的个体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