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门联合印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 http://news.39.net/bjzkhbzy/181018/6589437.html
<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年)》(下称《规划》)提出,到年,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持续增加,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参与人数不断增长,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同时,“五区三带”空间布局也随之拉开帷幕。

在业内人士看来,《规划》的出台将在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市场主体等多个方面发力,这也意味着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或将迎来春天。

推进户外运动与旅游深度融合

如今,户外运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迎来飞速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近日,北京马拉松、中国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浙江省第三届户外运动大会、厦门露营文化节等一系列户外运动品牌活动相继开展,受到广大户外运动者的青睐。

然而,现阶段,我国户外运动产品供需存在矛盾。有专家表示,一方面,户外运动产品供给相对单一、项目新颖性不够,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露营、骑行等户外运动呈现“一帐难求”“一车难买”等现象。

针对上述行业痛点,《规划》明确,推动露营基地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开展多种户外运动项目,鼓励在营地周边配套登山、徒步、骑行、垂钓、冰雪、赛车、马术、航空、水上等户外运动设施及服务,提高露营消费粘性;加快建设露营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引导城镇水、电、气、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管网向营地建设区延伸,支持在营地集聚区域配套建设露营服务中心、加油(充电)站、维修站、停车场、旅游厕所、观景平台等;鼓励户外运动装备企业立足群众露营需求,研制多系列满足不同人群的露营装备。

闻旅CEO周海涛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一系列举措符合国际露营产业发展规律。”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跨界融合发展催生出多种消费热点。业内人士表示,露营经济发展的未来并不仅限于旅游方面,露营装备生产和销售企业、露营地建设和运营企业,都与“露营热”直接关联。因此,带动露营的同时带动周边配套发展才能实现供需市场双赢。

周海涛进一步称,此次《规划》也是为了优化户外运动产业结构,形成更多户外运动与旅游的融合型产品,增强户外运动活动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一方面,有助于延伸户外运动的产业链,放大产业经济带动效应,通过与旅游的融合,带动上下游业态、企业的发展,壮大户外产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潜力,这样才能推进户外运动与旅游深度融合,释放消费新需求。

加大科技赋能创新引领发展

现今,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户外运动产业亦凸显发展新特点,并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规划》提出,到年,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基本形成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产品与服务品牌彰显、业态与模式持续创新的发展格局;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持续增加,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参与人数不断增长,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

“不难看出,《规划》明确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范宪伟称,《规划》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指导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文件。

值得注意的还有,《规划》提出,将加强AR、VR等智能技术应用,打造沉浸式户外运动体验空间,实现户外运动场景感知化、运动体验数据化、运动展示互动化、运动社交情境化。

对此范宪伟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激活户外运动产业的动能之源。“当前,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还存在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推户外运动产品创新和场景拓展还不深入,迫切需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引领,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破除制约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瓶颈与难题,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范宪伟说。

“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身体的数据监测,穿戴式摄像等应用场景应运而生。”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孙文华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智能化运动数据监测将有助于促进户外运动的创新和服务支撑。

因地制宜发展实现竞争力资源适配

未来,全国多地将因地制宜打造、发展各具特色的户外运动、体旅产业。

《规划》明确提出,促进区域户外运动产业协调发展。深入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五区三带”户外运动产业空间布局,形成重点项目突出、比较优势显著、区域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

具体来看,以京津冀为核心区域,以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推动东北、华北、西北冰雪运动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方冰雪运动引领区。

同时,支持长三角户外运动产业一体化发展,建设若干户外运动用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创新高地,发展露营、铁人三项、滑翔伞、滑水、桨板、骑行等项目,辐射带动华东地区,打造华东户外运动示范区。推动中部地区山水陆空各类户外运动项目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山地自行车、垂钓、航空运动等项目,打造中部户外运动体验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帆船、冲浪、海钓、潜水等项目,辐射带动华南地区,打造华南户外运动休闲区。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户外运动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发展山地越野、定向越野、登山、攀岩、探洞、溯溪等具有区域特色的项目,辐射带动贵州、云南等省份,打造西南户外运动集聚区。

此外,《规划》还指出,将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价值转换,开展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马拉松、徒步、自行车、汽车自驾等项目,打造黄河文化户外运动带;支持长江经济带利用沿线水域资源发展皮划艇、赛艇、龙舟、漂流等水上运动项目,打造长江水上运动带;支持海南和有条件的东部沿海城市,大力发展各类水上运动项目,打造滨海户外运动带。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看来,因地制宜发挥的是区域资源的集中调动作用,这样不但能更好地实现竞争力资源适配,同时也能更加深入贯彻“两山”理念,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价值转化意识。“不大兴土木、不大拆大建,在保护区域山水的同时,更好地去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吴丽云说。

■中国城市报记者:张亚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