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A建筑研习社:记录海归建筑师从“学业”到“职业”的蜕变,解析海外建筑学教育特色,助力建筑留学梦想。
本文转自TransAxis,已获得授权。
哈喽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自己步入大三学期后所做的第一个课程设计。其实在刚开始收到TransAxis的约稿邀请时,我自己是完全处于懵逼且不敢相信的状态,因为我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投的稿,毕竟自己才刚刚步入大三学期(说实在点就是刚刚起步入门),但是此次投稿能得到编辑部哥哥姐姐们的喜欢还是很高兴的(开始膨胀(不是))。我现在就读于四川省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虽然当前学校建筑学的专业水平不是很高,专业也没有通过评估,但是好在有一群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老师帮助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本人平时是一个特别非常极其喜欢摸鱼划水的人,至于摸鱼的时间就花在了各种音乐和番剧以及吃饭(喜欢吃)上面,但划水归划水,在做一些重要事情时我还是会拿出骨子里仅剩的那一点完美主义。(对了,自我感觉还是个话痨)
效果图1
效果图2
总平面图
大家一开始看到图片之后会不会觉得这个模型是用超超超多的电池组之类的建出来的,它的确是用了很多电池,但那是刚开始拉模型的时候,事实证明我低估了GH的威力。。。
到后面实际上全是徒手拉出来的(好了咱也不说那么多咱就是说还是因为犀牛掌握的不到位),我本以为这个异想天开造型浮夸且浪费了许多空间的设计做出来后会被老师劈头盖脸一顿骂,结果老师觉得还八错(真是癞蛤蟆吃牡丹,心里美呀),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自己课程设计的整个流程。
01
从“方块”到“异形”
相信大多数朋友都会经历一个过渡期,就是自己的设计从“方块”到“异形”的时期,并且一开始就停不下来那种(不是)。我也是在此时正式开始了“过渡期”(之前大二下时有在尝试一些异形外表皮)。
刚开始拿到任务书,好家伙,是一个梯形的虚拟地形:北面为校园内主干道,东西两侧为次干道,同时东西干道由一条人行通道连接,东临人工湖,南临教学楼,西临图书馆和校园广场,连调研的步骤都省了。我想那我还是像之前一样直接用盒子组成图书馆的基本体块,后期慢慢调整功能添加细节进行深化,岂不美滋滋?(睡觉的时间增加了!)
这次的图书馆功能主要包括了书库、阅览用房、服务用房、学习辅导用房、技术业务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及设备用房等,且要求设置室外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总建筑面积不大于㎡。
任务书地形图
通过线下和线上调研生成的现状分析
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老师接着对我们提出了要求:“大家已经步入大三学期,我们现在不仅要求建筑满足最基本的功能,而且要开始训练大家对于多条流线的安排和建筑概念的提取,我们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场地和建筑类型发掘并确定自己的概念,同时要满足其功能和流线的合理性。特别是建筑形体上大家可以大胆去尝试,因为很多同学至今还停留在方盒子的阶段,你不去尝试你就永远没有突破的机会。”(好的明白了老师想让俺们尝试脱离方盒子的限制,emotionaldamage!)
我是属于那种喜欢搞事并折磨自己的人,听到了老师说的话我瞬间坐不住了,满腔热忱心血来潮一腔热血的开始了自己的“异形”梦。虽说是“梦”,但不可能真“梦”出来啊,肯定要先提取概念才能继续下去。而对于我这种刚刚升入大三且喜欢划水摸鱼的小小白来说,提取概念自然成了一个让人头大的步骤。
那怎样去提取概念并运用到建筑形体当中呢?相信许多友友在这个时候会选择和我同样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从具体的东西入手,然后进行提取、重组、抽象等方式来生成建筑的外形。比如说像马岩松的北京朝阳公园广场和哈尔滨大剧院都是提取了具体的事物。
北京朝阳公园广场以中国山水艺术为灵感,在城市中心重塑大型的建筑关系,再现了“峰、涧、溪、石、谷、林”等自然形态和空间。基地北侧紧邻公园湖面的不对称双塔办公楼,像是两座破土而出的山峰,挺拔于湖面之上。连接双塔的中庭空间以拉索作为玻璃屋顶结构,通透明亮。(图文摘自网站建筑学院archcollege)
哈尔滨大剧院以松花江因水位变化在河床上形成的曲线花纹确定了建筑的曲线流动感;
同时采取了类似雪山的意向,以达到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一个呼应。
于是乎,图书馆嘛,那我肯定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书”这个具体的物品进行提取。当时我有一部分同学也是直接用“书”来提取概念,他们提取的比较具体,比如说模拟书翻开的形状,或者直接用“书”这个字来提取平面形状。但我觉得这种提取方式太过直白,我想要概念提取的更有深度一些(别问问就是我想要高大上一点,就是说卷起来了)。而且当时刚好迷上了马岩松的一些作品(比如说海南海口的云洞图书馆),就觉得他的作品都好有“仙气”(就blingbling那种你懂吧?),在干净轻盈、连贯漂浮的同时又不缺乏细节和体量感。于是我想要试着去模仿一下这种“漂浮”的感觉
“海口云洞图书馆”,让人们从熟悉的城市现实走近建筑,开启一段新的时空之旅。
洞型空间的层次和复杂性将空间一层层拉开,也提供给读者一个想象力的失重场。
就这样概念目标确定了下来:书、漂浮。而且要将两者联系到一起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于是我打算模拟书本翻页堆叠漂动的状态来形成基本体块,就这样,我的建筑形体有了一个大概的发展方向。
尝试由“方盒子”变为“异形”的初稿,最开始是想用每层楼板的连接与延续来表达书页漂浮的概念,
但由于浪费了过多交通空间被毙掉了。。。
02
“形式追随功能”原来是这样!
在大二读完《建筑空间组合论》后,其实我还是比较难理解“形式追随功能,功能决定形式”这句话的意思,难道功能排布好了形式也就跟着出来了?(怪本人愚笨,当时确实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但当我回过头来看时,我仿佛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建筑各部分的功能有不同的需求,比如:较长的体块能够满足充足的采光或者回应大面积景观;较大的灰空间能够强调主要出入口等等。但你不能只满足其中一部分,你需要统筹协调整个建筑的功能和需求,在这样功能需求相互限制的条件下建筑的形体自然就有了雏形。
整个基地的人流主要来自南向的教学楼和东南向的校园广场,车流主要来自北边主干道,为了不影响西面景观和东面绿化,我在北侧设置了机动车出入口(职工用);基地西侧临近人工湖,拥有良好的景观面,因此建筑应对其作出回应;东南面噪音较小、采光较好,因此宜设置大面宽的主要阅读空间。这样下来,建筑主要使用空间的方位就定了下来。
确定了主要使用空间的位置,接下来是确定并完善次要功能。因为这次任务书所要求的功能中包含了报告厅和咖啡厅,因此我首先考虑的是报告厅的位置。一般来说,一个建筑中的报告厅不是独立出来就是放在了建筑顶层,但是放在顶层的要求较多,因此我选择了将其分出来单独和咖啡厅形成一个体块,其余功能的空间形成另一个体块。但是如果只将报告厅独立出来似乎削弱了建筑的整体性,因此我选择在二层处将一大一小两个体块进行连接,在保证建筑整体性的同时形成了新的贯通空间并连接两侧广场。
同时一大一小两个体块之间存在高差,也便于形成退台来回应西侧的人工湖景观面。
报告厅二层通高,同时主要空间和次要空间通过二层的露台和房间进行了连接,保证建筑整体性
主要空间和次要空间通过二层进行连接,形成了贯穿整个建筑的通道,同时连接了两侧广场
报告厅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考虑办公区放在哪里,刚开始我想将办公区放在建筑顶层,但是如果这样做书籍流线和办公流线相距较远,可能与读者流线产生交叉或者需要额外设置专用员工通道,于是我将办公区与书籍加工区一起放到了一层。
一层平面图:主要设置了后勤区
读者使用空间的入口设置在二层,同时一层设置了无障碍通道
一层功能分区
一层流线图
这不放不要紧,一放就让我发现了新大陆:既然一层全部作为了办公区和书籍加工区,那么就只能在二层开设主入口和门厅空间,这样的话势必要直通二层门厅的大楼梯,此时我想起了之前看到的妹岛和世的作品——大阪艺术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其采用了缓坡让一层人流能够上到二层,同时拥有了浮动轻盈的感觉,于是我尝试将直通二层的楼梯做成这种形体以达到漂浮的感觉。
大阪艺术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图片摘自网站建筑学院archcollege)
经过无数次调整后才拉好的能够和楼板衔接好的楼梯
(谁知道当时花了多少时间在上面,,,当事人是非常后悔没有好好学软件)
紧接着便是确定主要阅读空间和各书库位置,大多数的阅读空间照先前的限制条件放置在了2、3、4层的东南侧,而书库和办公空间则放置在了靠近西北侧。
二层功能分区
二层流线图
三层功能分区
三层流线图
四层功能分区
四层流线图
至于大面积的露台社交空间
(浪费的让甲方看了直呼救命
没事儿,咱做的不差钱的设计hhhhhh)
其实刚开始我就有这样做的打算
通过线下和网上的调研,我意识到如今的高校图书馆甚至公共图书馆不仅仅是起到了一个借阅的功能,它还应该包含更多的拓展空间,也就是所说的多元化功能,同时作为一个文化类公共建筑,它应该包含更多的社交空间供人们去交流讨论、拉进彼此的距离,它更应该成为一个文化活动中心,而不只是作为图书馆。因此,在布置平面的时候,我刻意使2、3、4层进行层层退台,留出室外社交空间,同时能够对西侧景观有一个交流回应。
二层部分露台,回应人工湖景观
二层室外楼梯,提供社交空间
三层大退台,提供社交空间,同时满足小型露天活动等场地需求
同时使建筑整体体块更加协调。经过不断的细化与面积计算,得到了最终的平面图及柱网。
建筑柱网
至于为什么平面是一个“S”形(有个同学说像鞋垫,家人们纯纯无语了呜呜呜),因为我先前把建筑分为了一大一小两个体块,同时小体块将承载一定的社交场地功能,所以我希望采用弯曲的平面形式来达到人群的视线交互。
采用曲线平面形式,便于增强人群之间的视线交流
然后就是从平面转化到立体的过程,实际上我在做平面的同时也在考虑平面升起来的墙体到底该是怎样一种形态,最后我选择了每层平面都比上一层扩宽一圈的方式,这样升起来的墙体会带有微微弧度,正好模拟了书页翻页堆叠的状态。
立面一草
03
楼板生长成了“椰子鞋”
建筑形体基本定了下来,接下来便是立面的深化。在最开始时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根本没有头绪,从白天想到晚上,就是说头发都要想秃了,直到我摸鱼刷微博的时候偶然看见了建筑学院的更新推送——马岩松的“云洞图书馆”项目,我瞬间就喜欢上了它墙体和楼板相互衔接浑然天成的感觉。
家人们应该都懂,如果看到一个让你心动的设计手法,你一定会尽可能的去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借鉴学习,没毛病啊老铁~),于是乎,我尝试着将这种墙体与楼板互相衔接的手法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当我试着把隔层楼板互相衔接形成二层表皮后,我才突然反应过来:既然我的墙体是模拟书页翻叠的状态,那我现在将它们衔接起来不就是知识相互交接融汇贯通的意思吗,美得很啊家人们,这概念不就深化起来了嘛~
建筑形体演变图
同时我也对场地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植物配置,因为整个建筑呈灰白色,所以我选择了不同的白色系乔灌木以及花卉植物进行了配置,同时尽量满足春秋夏三季都有植物处于花期当中,便于建筑与场地进行更好的融合。
植物配置及花期表
通过不断地调整修改,我的立面终于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当我美滋滋的计划着出图时间时,又有同学提了一句:“哇你的立面好像那个椰子洞洞鞋~”
得,这辈子怕是和鞋脱不了关系了,大不了从鞋垫进化成了鞋子呗……
南立面图
(咱就是说真的很像洞洞鞋。。)
北立面图
04
关于建模和渲染
对于步入大三才正式要求电脑出图的我来说,整个建模和渲染过程无疑成为了我的噩梦,况且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去做全异形的建筑形体。
既然是异形,那肯定离不开Rhino。在整个大二期间我都在尝试先在电脑上拉模再手绘到纸上(大一大二交手绘作业,就是说拓图真的很香了),因此在大二学期结束时,我基本上掌握了Rhino的基础功能,同时也尝试了一些简单的异形拉模(大二学期幼儿园设计和售楼部设计的异形外表皮)
幼儿园设计
售楼部设计
此次的模型我主要借助了Rhino中的SubD细分功能(用过的小伙伴都懂,接触过就停不下来了),虽然这个功能拉起异形来很方便,但最大的缺点就是通过它拉出来的模型不能很精确,只能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去调整,因此这个大冤种模型足足花了我一周的时间才拉好(又爱又恨)。
渲染的话我使用了Lumion和Ps软件。Lumion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大冤种软件,模型的安放、灯光的布置和参数的调整算是让我废了半只手(特别是你作死的想要渲个夜景出来时,但u1s1Lumion确实方便)。当你底图渲出来后,你却发现后期Ps处理还在等着你(心理活动:哈哈哈我不活啦)。好了后期处理完,你又发现排版和各种分析图还在等着你,好了我不愿意再说下去了……
05
自我总结
总的来说,第一次正式电脑出图能做成这个样子我也是很满意啦。从基础的概念、功能、流线、造型等的理论学习,到后面的建模、渲染、后期、出图等动手操作,我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但其中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我现在的设计在满足功能流线的基础上更多考虑的是外部造型,而没有更深入的去考虑内部空间带给人的空间感受,在通过进行空间的变化来打造趣味空间和营造氛围的方面还没有正式入门,这是我当前最想要提升的地方。
好了废话了这么多,接下来就是最后的正图部分啦~
个人简介
任宣霖
西南科技大学
喜欢抓紧一切机会划水摸鱼
文字图片:任宣霖整理编辑:王祥————————————ENDFINALLYASA媒体合作:竞赛营推广↑↑↑↑↑↑
感谢您的点赞在看转发
欢迎合作“晒作品、交朋友、找工作”ASA持续创作传播关于海外建筑教育、城市更新、乡村振兴、设计干货等优质内容,读者遍布国内外各大建筑院校和建筑公司,快来和我们一同成长,学懂设计,热爱生活。ASA将“8万+”建筑粉丝流量进行共享合作,面向建筑行业设计企业、教育机构提供:视频专访、项目宣传、课程策划、免费招聘等服务。欢迎进行咨询,如有需要请在文末评论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