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的顷刻,一个媒体的纪念碑年度照

白疯颠的早期图片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31/9387677.html

原文刊发于:“文心传媒中心”,-12-31

Annualphoto

编者按

今天是年的最后一天,毫无疑问,这预示着作为过去和现在的正在或者马上要向我们挥手告别了。

对于已经运行了二十二年的湘大校园媒体,文心报抑或者说文心传媒中心在这一年完成了许多独一无二的新闻报道,这其中包括长达多字的人物通讯,多字的大型报道,多次校园调查,以及数量颇丰的新闻照片和设计作品。

显而易见,这种报道方式显示了文心传媒中心作为一个校园媒体所带给读者的最大的诚意,即选择一种最难、最苦、最笨的方式传递新闻现场,给读者以整体、综合和系统的信息体验。

一个媒体,其产出的作品固然存在某种不可言喻的意义,但最重要的,乃是生产这些作品的背后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心传媒中心存在的意义也就是那些存在在文心传媒中心并且为它奔走,为它呼号,为它努力的每一个文心记者。

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文心传媒中心才得以形成一种独特的气质。从此,这一小小的媒体拥有了灵魂;而我们的记者,就是这灵魂本身。

今年是我首次担任班主任,新闻一班是我带的第一个班。这张照片摄于9月27日,是新生的军训合影,也应该是我们班第一张正式的集体照。同时,也是在这一天,我开始担任文心传媒中心的指导老师。在军训期间,我每天都来四田,一方面是天气太热,要看看我们班的学生有没有中暑等意外发生;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记者正在对军训展开报道,我需要待在一线,才能判断他们的判断是否准确。对我而言,这是一张具有特殊意义的照片,它记载了两场最重要的相遇。(图源:新闻一班)这一张照片摄于10月23日,是新生风采大赛赛后的合影照;这也是一个星期六,是文心传媒中心记者团开例会的日子。当天我参加完例会匆匆赶往现场,可惜还是没有赶上我们班的表演。所幸,那一天大赛有直播,我在路上通过直播看到了他们的表演现场。这次比赛他们获得了第一名,我听养辅说,他们为此付出了许多辛劳。赛后,他们将奖状递给我,让我保存。他们说:这是我们的第一个集体荣誉,以后还会有更多。有时,我觉得我作为班主任是有些失职的,很多其他的工作耽误了我的时间,他们的很多成长过程我都缺席了。以前,我听另一个班主任说过类似的话,在那一天我很明白地理解了这种心情。(图源:新闻一班)

这张照片应摄于11月26日下午,这是一个星期五。这学期我还带一门研究生的选修课《高级新闻编辑》,共有9名同学选修。我将他们分成三组,每组三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采编工作。整个课程期间,每个小组共开展了三次采编工作。《高级新闻编辑》在每周五下午上课,这张照片是其中一个小组在课后“捕捉”到的我。下课后,我来到四楼文心传媒中心的办公室休息,这里是四楼东的阳台。他们当时应该正在探索湘大的“隐秘角落”。我待在一个方形的、晦暗的阳台上,外面是晴天,身后是文心传媒中心的办公室。这张照片具有极强的隐喻性,以至于对它内容本身的任何说明都是多余的。(图源:朱亚菲)

编者说:

这是从杨老师朋友圈偷过来的图片,杨老师和邓老师今年暑假结婚啦,据他自己说,他们已经相恋多年。杨老师在总结年度照片时,竟然把于自己最有意义的照片忘掉啦,让我们一起祝福杨老师和师母,百年好合,幸福喜乐!

10月1日,文心报更新了一张国庆壁纸,题目叫做,江山同庆,家国同梦。杨老师把这篇推文分享到朋友圈,并配文,终于更新了。其实那时候杨老师才刚刚担任文心传媒中心的指导老师,他完全没有义务去在朋友圈扩大文心报的影响。

后来我才渐渐意识到,杨老师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指导老师。从这个朋友圈开始,他和文心传媒,和文心传媒的朋友,以及文心传媒本身的历史已经默默的发生了某种关联,并且这种关联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深,越来越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杨老师的努力重塑了文心传媒,链接了它的历史,当下和未来。

10月,杨光老师从新闻系办公室借到了一个柜子,可以用来放我们的报纸,作品,文创。柜子虽然看起来很旧,但是是文心传媒中心的第一个家具,杨老师还特意发了一个朋友圈来庆祝新朋友的到来。在这之后,杨老师还给我们带来了他在工会领的柚子、橙子、莲子。后来我想,这些礼物对文心传媒中心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文心传媒中心在这个年度邂逅了杨老师,这才是上天赐予它最好的礼物。这是李邦锋同学为文心传媒中心撰写的文章《外婆的桃树》。这篇文章记叙了他的外婆和家门前桃树,以及走丢的外孙的故事,故事感人泪下,因此,获得了读者强烈的共鸣。这是我头一次在杨老师的朋友圈里看见杨老师如此煽情,我想那一刻,他应该是幸福的、快乐的、充实的。就好像生养的孩子会叫爹娘,种下的小树结出果实,虽然算不上圆满的收获,但也因为曾经努力耕种而表露出满心满眼的喜欢和值得。

12月,杨光老师为文心传媒中心刻的印章。

刻好的那天,杨老师用新的印章在A4纸上试了几下,看好不好用,于是,在办公室白色的纸上留下了很多鲜红色的“文心”痕迹。

在刻之前,杨老师特意模仿了文心传媒中心的logo。刻好之后,杨老师还专门发了朋友圈庆祝它的诞生!

你好呀,小印章!就好像重生的孩童身上的胎记,因为你的存在,我们仿佛又回到历史的传统中去,不过这次,我们的领路人是有着自来卷发型的杨老师!

12月,经过侯春艳同学的设计,杨老师的打印、签名和盖章,我们的记者证终于重新制作好!杨老师一个个给我们的小记者签上名字,然后在下面写上职位,欢迎每一个身在文心传媒的朋友!孔子说:名正则言顺。我想这就是记者证的意义,它让我们的每一个小记者都能够找到自己独特的记者身份,这个身份独属于他自己,也属于文心传媒中心。当然,或许从更大的时光河流中去看,它能让我们用证件这一把钥匙打开一个人,一群人有关理想和青春的记忆。这何尝又不是一个意蕴丰富的故事呢?这张照片来自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