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修滑县志》等史料记载,位于滑县旧县城东的白马墙村,即春秋时的卫之曹邑(也叫漕邑),曾做过卫国两年的临都,古白马县城,今滑县留固镇白马墙村。县志只记载了白马墙曾是卫之曹邑,但是为什么称之为曹邑?而不是自始就称为白马?春秋之前这里发生过什么故事等等?《重修滑县志》记载……戴公东渡黄河庐于曹。据中国文学网姜亚林对卫国历史的研究,“庐”在此应为寄止之意,而非“野处”。卫戴公暂时在漕地立国,并不表示漕地无任何城池宫室。证明曹地应早于春秋时间,而滑县县志和资料查阅不到曹邑早期的相关记载,滑县史学研究者也没有相关答案,也对很多滑县历史研究者造成了多年的困惑,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却解开了这个给滑县史学研究者造成多年的困惑。
年5月27日,笔者在单位正在忙于日常工作,这时从外边进来一位60多岁的老者(后来通过了解老者叫曹景官,是深圳民间史学研究者,目前正在研究曹姓和朱姓的历史),老者一进办公室门口就打听笔者,刚好打听到笔者本人,见面握手后问老者是干什么的?老者自我介绍老家是山东菏泽的,目前在深圳定居,专门研究曹姓历史的。说过就打听白马墙村的方位,自己要立即告别前去,笔者向来十分重视白马文化,感觉来者不善,有这样的好机会哪会让老者自己前去,便抓紧忙完手头工作开车送这位名叫曹景官的老先生去白马墙村考察。从老者口中才得知曹邑历史的来历。原来,曹邑(也就是现在的留固镇白马墙村)是朱姓始祖邾挟(又名曹侠、曹挟、邾挟、邾侠)故里,曹姓朱氏发源地。黄帝次子昌意,元孙陆终有六子,五子晏安,参与伯益、后稷助禹治水有功,封于郝墟(在陕西周至,今为户县祖庵镇),赐曹姓。(大禹与晏安故里相近,各在骆国、郝墟故地,盩厔境内,史载伯益、后稷助禹治水,晏安当为随从,有所贡献,后世得封于曹水,又转封滑水,曹邑乃晏安族人食邑之所。曹人惨淡经营后适时营建之,遂成邑。来之前应还未达到称邑的规模。逐水而居,晏安后人由盩厔郝墟到了灵宝曹水,又来到了滑水一带,蒙祖荫得赐食邑在此,谓之曹邑。)后世迁灵宝曹水,又迁滑水(水系形成会更早,河的形成已无可考,自然形成的由高向低流河道。因滑县是黄河古道,滑水应该属于黄河支流),因曹邑为曹安后人居住地,慢慢形成曹氏部落的城邑,同时也被商王封为曹氏部落的食邑,也就是曹侠的故里及其采邑。因古白马城是曹氏部落所建又是曹氏部落食邑地,故称为曹邑。武王克纣灭商,封曹侠为邾国国君,是为邾侠,邾国灭亡后,邾国后人一大部分以朱为姓,还衍生出娄、邹、颜、倪等姓,一少部分仍以曹为姓。
西周曹国封仪地。史记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载:“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叔振铎于曹……”。意即文王子武王弟曹叔振铎封国仪式举行于曹邑。因封国大典仪式举行以曹邑,国以地名,所以定名为曹国,定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因此西周曹国与曹邑(白马墙村)有着历史不解之缘。
后记:由于曹景官先生的到来,为滑县古白马城的历史往前推进了几百年,同时为滑县对白马城历史的研究填补了空缺,弥补了短板和不足,为滑县白马城的历史提供了有力且十分珍贵的史料,尤其让滑县人民和滑县历史研究者对“曹邑”一次的来源解开了多年的迷惑。在此,特对曹景官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曹景官先生简介:曹景官,男,汉族,生于年,祖籍山东济宁汶上县曹庄,现定居于深圳。民间史学研究者,对夏商周历史研究、甲骨文研究、曹氏、朱氏等姓氏研究方面博有造诣。